解像力測試
焦距:12mm | |
拍攝原圖 |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
f/8 | f/8 |
f/11 | f/11 |
f/16 | f/16 |
f/22 | f/22 |
焦距:40mm | |
拍攝原圖 |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
f/8 | f/8 |
f/11 | f/11 |
f/16 | f/16 |
f/22 | f/22 |
作為專業的 M.ZUIKO PRO 版鏡頭的一員,M.ZD 12-40mm PRO 在解像力表現上沒有令人失望,不論在 12mm 廣角端或是 40mm 遠攝端,全開 f/2.8 大光圈時已有相當的分辨力,由部分截圖亦幾近看到此鏡在最大光圈下竟能出現摩爾紋,反映鏡頭能夠盡用E-M1 那 1,600 萬像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的解像力。
及後把鏡頭的光圈收至 f/4 和f/5.6,M.ZD 12-40mm PRO 的解像力進一步推高,大廈輪廓及喉管之線條變得更實淨,惟當光圈再縮小一級至 f/8 後,鏡頭成像就開始有下降的趨勢,就連 E-M1 的 TruePic VII 影像處理器就使用細光圈來優化鏡頭解像力功能亦幫助不大,難以扭轉衍射(Diffraction)現象迫使鏡頭解像力下降之情況。
近拍能力測試
ISO 200、f/2.8、1/4000s、焦距:40mm |
拍攝主體比例 |
M.ZD 12-40mm 的近拍能力也是相當出眾,放大倍率為 0.6X(相當於 35mm 菲林相機標準),僅次於 M.ZD 12-50mm 鏡頭,相信在每年 3 月的花展季節,此鏡的遠攝微距亦可大派用場。
暗角測試(對焦至無限遠)
焦距:12mm | 焦距:40mm |
f/2.8 | f/2.8 |
f/4 | f/4 |
f/5.6 | f/5.6 |
色差測試
ISO 200、f/2.8、1/125s、焦距:12mm |
放大圖 |
更多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set=1104
總結
筆者記得 Panasonic 是最先推出恆定大光圈變焦鏡頭的 Micro 4/3 廠商,不過在 Lumix G X Vario 12-35mm f/2.8 Asph. Power O.I.S. 及 Lumix G X Vario 35-100mm f/2.8 Asph. Power O.I.S. 推出後,Panasonic 的高階鏡頭群的開發好像減慢下來。反之遲來的 Olympus,與及 M.ZD 12-40mm PRO 在鏡頭開發和產品規格上都要明朗得多,而且有了 Panasonic 推出兩支「頭啖湯」,屬後來的 Olympus 更可以針對同級對手的規格開發新鏡:今次測試的 M.ZD 12-40mm PRO 如是,M.ZD 40-150mm PRO 如是,甚至是稍後推出的 M.ZD 7-14mm PRO 亦是一樣。
相對 Panasonic 12-35mm f/2.8,Olympus M.ZD 12-40mm PRO 最吸引用家的地方莫過於額外的 5mm 焦距與及更強的近拍能力,而且亦可以當作半支微距鏡頭使用。不過同級的 Panasonic 12-35mm f/2.8 也不是完全省油的燈,其內置的 Power O.I.S. 防震功能,至少相對 M.ZD 12-40mm PRO 吸納更多使用鏡身防震系統的 Panasonic 用家。尤其 Panasonic 使用機身防震的,暫時亦只有 GX7 一家,Olympus M.ZD 12-40mm PRO 要深入 Panasonic「腹地」顯然困難得多。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規格
焦距 | 12 - 40mm |
視角 | 84° - 30° |
最大光圈 | f/2.8 |
光圈葉片 | 7(圓形) |
鏡頭群組 | 9 組 14 片(包括2片ED低色散鏡片、2片非球面鏡片、2片HR高折射鏡片、1片EDA超低色散非球面鏡片、1片HD高折射率高色散鏡片及1片DSA雙面非球面鏡片) |
最近對焦 | 0.2m |
放大倍率 | 0.3X |
濾鏡直徑 | 62mm |
尺寸 | 69.9 x 84mm |
重量 | 382g |
查詢:2376 2150(Oly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