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前簾快門效果示範
我們把相機安裝在廉價的三腳架上面,三腳架不夠穩固,採用機械前簾快門時的震盪或會影響相片清晰,採用電子前簾快門就可避免問題。
![]() |
|
原圖 | |
![]() |
![]() |
開啟電子前簾快門 | 關閉電子前簾快門 |
白平衡測試(室內燈泡環境)
![]() |
自動 |
![]() |
預設 |
![]() |
手動 |
像素增加、感光度表現未有退步
A7R II 主打「Resolution」,高解像是最大賣點之一,今次採用了一片背照式 CMOS,把感光二極管和數據線路的排列調轉,讓感光能力提升,而數據線路轉用銅,而非鋁製作,傳輸速度亦有提升。以往背式設計多數見於手機的「蚊型」感光元件上面,但今次 Sony 把規模擴大至全片幅,看得出 Sony 的野心。
背照式感光元件的結構、原理相信只有工程師才感興趣,一般用家關心的是實拍出來的表現。我們試拍見到,在 ISO 1600 時暗位開始有少量噪點出現,不過節細仍然清晰,ISO 6400 時畫質明顯下降,用家最好避免使用更高的 ISO 感光度。換上了新設計的感光元件,相機的高感光表現卻不見得比起上一代提升,也許有部分用家會感到失望,但大家不要忘記,今次新機解像是增加了約 600 萬,像素密度更高,如此表現其實已經是有進步了。
ISO 感光度測試
![]() |
|
原圖 | |
![]() |
![]() |
ISO 50 | ISO 100 |
![]() |
![]() |
ISO 200 | ISO 400 |
![]() |
![]() |
ISO 800 | ISO 1600 |
![]() |
![]() |
ISO 3200 | ISO 6400 |
![]() |
![]() |
ISO 12800 | ISO 25600 |
![]() |
![]() |
ISO 51200 | ISO 102400 |
廣角鏡紅閘問題測試(預設白平衡)
轉用背照式感光元件的一個附帶好處,是改善超廣角鏡頭所帶來的「紅閘」問題。因為感光元件的結構改變,影響了邊緣位置感光二極管記錄光線。我們用 Voigtlander Super Wide-Heliar 15mm f/4.5 Aspherical II 進行測試,見到在 A7R II 新機上面,紅閘情況大為減少。
![]() |
A7R II |
![]() |
A7 |
測試相片
更多 Sony A7R II 樣本照片︰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viewsamples.php?set=1176
總結︰
今次 Sony A7R II 比起上一代可謂全面更新,機身外殼、防震組件、對焦系統、感光元件等統統不同了。上代 A7 及 A7R 的定位感覺是平起平坐,前者採用混合式自動對焦,後者則擁有超高解像度;但來到第二代,A7R II 予人的感覺是完全比 A7 II 優勝,而且定價亦反映了這個現象,畢竟淨機身定價達 HK$23,490,遠超上代水平。相機給予筆者的印象是正面的,但如此高昂的定價卻未必人人接受得到。
Sony A7R II 規格︰
http://www.dcfever.com/cameras/specification.php?id=2130
查詢︰2781 1780(shop@dcfever)
第一頁 | 機身外觀介紹 |
第二頁 | 自動對焦測試、防震測試、Jello Effect 測試 |
第三頁 | ISO 感光度測試、紅閘測試及樣本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