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tephen
世界不少地方都有政治人物的雕像,除了是意識形態上的展示之外,大多的已經成為旅遊人士「打卡」和拍攝的地方。不過,如果要說到最難跟大家一同 Selfie 的雕像,在南極一個名為 "Pole of Inaccessibility"(難抵極)的地方,孤高的列寧雕像幾乎可以認第一。因為它處於南極距離海岸線最遠的一個點,加上南極的平均風速足足有 180km/h,只有少數手持能夠抵禦極地天氣的攝影器材之科學家,才有望跟孤獨的列寧一同 Selfie。
二戰結束後,美蘇兩個核子大國處處競爭,上至航天科技、火箭導彈技術、下至體育競技,甚至是科研方面,無不爭相嬴得「第一」的機會,希望在不同層面上「壓倒」對方。1958 年 12 月,蘇聯一行 12 人的南極考察隊成功進駐 "Pole of Inaccessibility",並築了一間小屋作為研究基地,而最奇的,是屋頂設有一個原先是面向莫斯科的列寧塑膠雕像!不過,當年「水火不容」的美國考察隊後來在 1964 年前往蘇聯的研究基地,就將已經無人打理的列寧膠雕像轉向華盛頓方向,隨著蘇聯共產政權在 1991 年倒臺,當年列寧雕像面向的方位可講是一大的諷刺。
列寧雕像處身於難以抵達的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距離海岸線極遠,而且海拔高度亦有 3,800 米。 |
列寧雕像連同下方研究基地的原貌,不過因長年大雪關係,現時下方研究基地已經被冰雪覆蓋。 |
研究基地內部 |
現時,位於 "Pole of Inaccessibility" 的前蘇聯南極研究基地已難抵多年的大風雪,列寧塑膠雕像下方的小屋早已被大雪冰封。原來在屋頂上甚具意識形態上的標誌,已經變成當今最孤獨的雕像。今年正值俄國十月革命 100 周年,不知道又會否有俄羅斯人前往 "Pole of Inaccessibility",跟建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列寧雕像一同合照,藉以紀念這個重要的年份?
相片內的列寧雕像身後正正是罕見的日暈(Halo)天文現象,不過令人諷刺的,是背光下的列寧雕像,其實正臉向著美國華盛頓,而非原來的莫斯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