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散(紫邊)測試
![]() |
|
▲測試原圖 | |
色像差補償:自動 | 色像差補償:關閉 |
![]() |
![]() |
▲f/1.4 | |
![]() |
![]() |
▲f/2 | |
![]() |
![]() |
▲f/2.8 | |
![]() |
![]() |
▲f/4 |
短評:關閉「色像差補償」功能,在邊緣位置有機會見到色散(綠邊和紫邊),而且就算收細至 F4,在樹枝邊緣仍能見到少量的色邊。開啟「色像差補償」功能後,基本上色散情況都立即消失。
暗角測試
陰影補償:自動 | 陰影補償:關閉 |
![]() |
![]() |
▲f/1.4 | |
![]() |
![]() |
▲f/2 | |
![]() |
![]() |
▲f/2.8 | |
![]() |
![]() |
▲f/4 | |
![]() |
![]() |
▲f/5.6 |
短評:關閉「陰影補償」功能,鏡頭有明顯的暗角,即使收細光圈至 F5.6,左右兩邊仍有輕微的失光情況,畫面亮度並不均一。開啟「陰影補償」功能,在最大光圈之下可以見到暗角大為減輕,亦明顥縮窄中央與邊緣的亮度差距,但似乎未能完全消除左右兩邊的失光情況。
變形測試
失真補償:自動 | 失真補償:關閉 |
|
|
短評:即使關閉「失真補償」功能,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的桶狀變形情況其實很輕微,除非拍攝有明確線條的物件(如:建築物),否則肉眼不容易察覺出來。
其他測試相片(配合 Sony A7 IV 拍攝)
▲f/2.8、1/800s、ISO 400
以「香港醫學博物館」牌匾為對焦點,在 F2.8 光圈之下,磚牆的細節清晰,質感豐富。
▲f/2.8、1/500s、ISO 400
24mm 焦距能也造出一定強度的透視感。
▲f/1.4、1/4,000s、ISO 100
留意近處的海面反光,光點出現奇怪的形狀,部分看來更像正方形。近似的情況也在另一張維港夜景樣本照片上出現,大廈的燈光與山頂上的街燈全變成正方形,感覺不太自然。
▲f/16、8s、ISO 100
收至最小光圈能拍出少見的 22 角星芒
更多 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7248
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468
有讚:
- 相對輕便易攜
- 在最大光圈已提供出色的銳利度
- F1.4 大光圈容易拍出朦朧散景
- 設有多個操控按鈕,用起來夠方便
- 提供光圈環,並可在有段與無段之間切換
- 收細光圈可拍出少有的 22 針星芒
有彈:
- 近攝能力一般
- 有時會出現奇怪的方形光點,觀感不太悅目
- 呼吸效應稍嫌明顯
總結:原廠在 2018 年推出的 Sony FE 24mm F1.4 GM 時,445g 的重量成為主要賣點之一。當時同規格的鏡頭重量一般在 600g 以上,相比之下 Sony FE 24mm F1.4 GM 就顯得特別輕、小,同時亦提供出色的拍攝質素。4 年之後 Sigma 24mm F1.4 DG DN | Art 面世,雖然在重量上沒有打破 Sony 原廠的紀錄,但鏡頭售價卻比原廠便宜 3 成以上,拍攝質素亦接近,具相當的競爭力,相信可以獲得等待了 4 年的影友的青睞。
建議售價:HK$7,000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