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在 Canon EF-M 系統上有支 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天涯鏡(HK$4,380),配合標榜細小輕便的 EOS M 系列機身,成為不少只希望「有部相機影吓相」或攝影入門新手的理想選擇。來到 Canon RF-S 無反世代(按:其實 EF-M 也符合無反相機的定義),這支天涯鏡迅即換上新接環,以新面孔與接近的價錢(HK$4,680)跟大家見面,看似舊酒新瓶之作究竟是否值得大家入手?
舊有光學結構再加性能改良
查實說新鏡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是舊酒新瓶,大概只能算 9 成正確。撇除因更換新接環而造成在長度(新鏡
84.5mm、舊鏡 86.5mm)、直徑(新鏡 69mm、舊鏡 60.9mm)及重量(新鏡 310g、舊鏡 300g)上的輕微差異不計,新鏡雖沿用 13 組 17 片光學結構,但鏡身光學防震系統的補償能力由 4 級微升至 4.5 級,若配合具備機身防震的 EOS R 系列相機使用,更可提升防震效能至 7 級!而最大的差異其實在近攝能力,讓鏡頭適合拍攝更多的主題,有關細節下文將再作詳細介紹。
幼鏡身、闊接環
作為一支有 8.3 倍變焦能力的天涯鏡,提供 28.8-240mm 等效焦距,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既是一支稱職的旅行鏡,亦幾乎可以「橫掃」一般生活攝影題材,實用性頗高。無可否認,跟大部分天涯鏡一樣,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的成像畫質不能被納入「非常出色」的類別,但輕、細的體形若能再配合「對等」的機身(例如:Canon EOS
R10,鏡頭若裝到全片幅機上,相機會自動打開裁切模式),至少不會令人抗拒經常把相機帶在身邊。值得一提的是,官方規格稱鏡頭直徑為 69mm,但此數字實際上應指最闊的接環部分,鏡身部分例如變焦環的直徑其實只是 63mm 左右,跟舊作 EF-M 18-150mm f/3.5-6.3 IS STM 接近。
鏡身外殼全採用塑膠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還有一些小改變。採用簡約設計的鏡身依然保留闊大的變焦環,其長度大約有
45mm,花紋則由細小菱形改為直條。在舊鏡上,近前端的控制環保留小菱形花紋,但闊度(約 9mm)稍有增加,手感較佳,亦方便用家單靠觸感便能操作。至於變焦時,鏡身仍然會伸長,幅度約 42mm。內對焦與 55mm 濾鏡直徑設計也沒有改變。鏡身物料依然以高級塑膠為主,甚至接環也是塑膠製造,手感大致算紮實。
遠攝端對焦速度稍慢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依然配備 STM
步進馬達,對焦寧靜,但不算特別快速,特別在遠攝端,對焦過程會明顯地較慢(詳見對焦速度測試)。鏡頭本身的最大光圈值與同類產品相若,惟「下降速度」略快:轉到 24mm(鏡頭實際焦距)已跌至 f/4,到 35mm 就變成 f/5,然後未及一半(即 82mm),在 65mm 左右已「觸底」f/6.3,換言之用家有三分二機會使用 f/6.3
光圈拍攝,拍風景以至人景合照問題還不算太大,但想玩淺景深與波波散景的話,就要花點時間找出合適的背景與拍攝角度。
AF 速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