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角測試
18mm 廣角端 | |
周邊亮度校正:開 | 周邊亮度校正:關 |
![]() |
![]() |
▲f/3.5 | |
![]() |
![]() |
▲f/4 | |
![]() |
![]() |
▲f/5.6 | |
![]() |
![]() |
▲f/8 | |
150mm 遠攝端 | |
周邊亮度校正:開 | 周邊亮度校正:關 |
![]() |
![]() |
▲f/6.3 | |
![]() |
![]() |
▲f/8 | |
![]() |
![]() |
▲f/11 | |
![]() |
![]() |
▲f/16 |
短評:在關閉內置校正功能的前提下,18mm 與 150mm 焦段都有暗角出現。相對而言,廣角端的暗角看來比遠攝端明顯。開啟周邊亮度校正功能後,除了最大光圈仍有淡淡的暗角,其餘光圈的暗角都能完全消除。
變形測試
18mm 廣角端 | |
![]() |
![]() |
▲變形校正:開 | ▲變形校正:關 |
150mm 遠攝端 | |
![]() |
![]() |
▲變形校正:開 | ▲變形校正:關 |
短評:關閉變形校正功能,在 18mm 廣角端及 150mm 遠攝端都見到有變形問題,但兩者的程度均算輕微。只要開啟變形校正功能,問題即可消除。
其他測試相片(配合 Canon EOS R7 拍攝)
▲f/6.3、1/125s、ISO 400、150mm
若安排恰當,包括靠近鏡頭的主題與距離很遠的背景,小光圈也可以拍出夢幻的淺景深效果。
▲f/6.3、1/80s、ISO 400、44mm
拍攝當日滿天都是雲,較接近邊緣的背光枝條出現輕微的紫邊。
▲f/6.3、1/320s、ISO 640、150mm
以連續追焦模式拍攝正在離站的列車(車尾),車門廣告海報上的大字隱約可辨,表現不俗。
▲f/36、30s、ISO 400、50mm
7 片圓形光圈片可以造出 14 針星芒。產生巨型星亡的射燈右方,還有個淡淡的眩光。相信是收光圈引致畫質劣化的緣故,整個影像都顯得有點模糊。
更多 Canon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7802
Canon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450
有讚:
- 鏡身細小、輕便
- 近攝能力有驚喜
- 比典型 28-200mm 天涯鏡焦距再多出 40mm
- 對焦寧靜
- 最大光圈即提供最高畫質
有彈:
- 遠攝端對焦速度略慢
- 最大光圈值到 65mm 左右焦距已跌至 f/6.3
- 邊緣成像有點鬆散
- 最小光圈的畫質劣化度略明顯
- 鏡頭遮光罩需另購
總結:Canon 在今年 5 月宣布推出首次採用 APS-C 片幅的無反相機 EOS R7 與 EOS R10;隨同新機一齊登場的還有今次受測的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兩機 Kit 鏡之一),多少反映廠方對此鏡的重視程度。事實上,RF-S 鏡款至今選擇仍不多,影友若自問鏡頭只買一支起、兩支止的話,標榜高實用性的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確是理想的「看門口」之選,而另一支則可選大光圈定焦鏡或焦距更長的遠攝鏡。順帶一提,若購買 EOS R7 或 EOS R10 時選擇連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 套裝,扣除淨機身價格,鏡頭售價其實只需 HK$3,200,計落更加抵玩。
建議售價:HK$4,680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