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Alex
想體驗最高解像力,選擇 50mm F1.4 定焦鏡一定錯不了。不過,近年推出的 50mm F1.4 定焦鏡不單售價屢創新高,連鏡頭體形與重量也跟著呈正增長,用它來拍照有時反而變成負累。其實不追求最高畫質的話,退而求其次,Sigma 最近推出的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相對於 50mm F/1.4,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顯得輕便得多。
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是 i-Series 的最新成員之一,本港定價為 HK$5,500。在大家印象中,這類「細光圈 50mm 定焦鏡」好像都是經濟實惠的貨色,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的價錢好像超出了這個範圍。事實上,i-Series 的鏡身設計都走精緻路線,鋁製鏡身手感高級之餘,更讓用家重拾昔日使用全手動菲林機拍照的感覺。
▲鏡頭設計精緻,鋁製鏡身有高級的感覺。
▲底部的數字代表鏡頭在 2023 年推出。
一如既往,遮光罩也是使用全金屬製,外面全部加上與機身同款的坑紋,感覺更加一體化。包裝盒內除附有普通塑膠彈弓式鏡頭蓋,還附送磁吸式鏡頭蓋。留意由於遮光罩偏長,裝上遮光罩後要裝拆磁吸式鏡頭蓋比較困難。
▲附送磁吸式鏡頭蓋是 i-Series 鏡頭的其中一個特色。
▲金屬製磁吸式鏡頭蓋設有絨面,避免刮花鏡身。
新鏡目前提供 Sony E 及 Leica L 接環選擇。以 Sony E 版本計,鏡身直徑與長度皆是 70mm,重量 345g,使用 58mm 直徑濾鏡,不算細小便卻依然輕便。鏡頭採用 9 組 11 片,當中包括 1 片 SLD 超低色散鏡片及 3 片非球面鏡片。就實拍試相而言,在最大的 f/2 光圈之下,中焦位置也有不俗的銳利度,整體色調亦夠濃郁。當然 f/2 光圈的背景虛化效果無法與 f/1.4 相比,但在最大光圈下也能造出一定的前後景分離效果。
▲f/2、1/1,000s、ISO 200、Sony A7 IV
以最大光圈拍攝,中焦位置已有不俗的銳利度。背景的一定程度的虛化,但效果不能與 50mm F1.4 鏡頭相比。
▲f/4、1/100s、ISO 200、Sony A7 IV
盡量靠近主體拍攝,雖然收細了兩級光圈,但背景有充足的模糊度,散景光點也亮眼。
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手動光圈環設於鏡身中間位置,提供 f/2 至 f/22 光圈,並以 1/3 級作出分隔。留意光圈環分級並不能移除(De-Click),會拍片的用家要特別留意。另鏡頭前端有對焦環,尾端則有 AF/MF 對焦切換撥鍵。鏡頭自動對焦採用步運馬達,快速而寧靜,表現大致符合要求。
▲遮光罩尺寸不算少,內外均加上坑紋。
▲鏡頭使用 58mm 直徑濾鏡,光圈葉片數目為 9 片。
鏡頭最近對焦距離為 45cm,數字與同廠的 50mm F1.4 DG DN | Art 一樣提供約 0.14x 最高放大率,但與 Sony FE 50mm F2.5 G 的 35cm(自動對焦)、31cm(手動對焦)相比,最高放大率 0.18x(自動對焦)、0.21x(手動對焦),規格就有點失色。幸好近攝的畫質雖然有發現一些色邊(色散),但成像仍然紮實、細節分明,表現算是理想。而且在近攝之下,背景感覺較為模糊,令主體顯得更加突出。
▲f/2、1/1,600s、ISO 200、Sony A7 IV
以最近對焦距離拍攝,花瓣邊緣有較顯眼的色邊,但背景有不俗的虛化效果。
▲f/4、1/50s、ISO 200、Sony A7 IV
收兩級光圈,照片中央(對焦位置)的樹葉線條非常清晰,左下角位置的樹幹也有很豐富的細節。
▲f/2、1/3,200s、ISO 200、Sony A7 IV
以最大光圈拍攝,在背光之下,左上角的樹技都出現少量的紫邊。
更多 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實拍樣本︰
https://www.dcfever.com/lens/viewsamples.php?picture=28435
Sigma 50mm F2 DG DN | Contemporary 規格︰
https://www.dcfever.com/lens/specification.php?id=1518
建議售價:HK$5,550
查詢:
2781 1780(shop@dcfever – 旺角)
2834 3112(shop@dcfever – 銅鑼灣)
2361 2778(shop@dcfever – 深水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