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平、貴碳纖腳架有何分別?差異原來就在這一點!附 Gitzo 腳架選購指南

Gitzo 三腳架 碳纖維三腳架

小編上次和大家討論了一些選購腳架的心得,有很多朋友都說對碳纖維腳架很感興趣,但是不同品牌的碳纖維腳架,價格卻又相差甚遠!難道選購貴價碳纖維腳架都是在繳交「智商稅」?

說起腳架中的超級名牌,很多人一定會想起源於法國的 Gitzo,小編就以 Gitzo 的碳纖維腳架和一些平價的碳纖維腳架做個比較,讓各位了解一支優良而貴價的腳架,和普通平價的腳架會有什麼分別。

▲不同售價的腳架看起來差不多,但貴價腳架通常在產地、專利設計和物料方面,都會有其它優異之處。

有人或會認為,Gitzo 不就是貴在品牌嗎?就像購買名牌手袋一樣,純屬自我感覺良好而已!不過,小編認為並不能這樣說。對於很多專業攝影師來說 ,腳架屬於「搵食工具」,一些即使再貴也要購買的型號,必定有其價值所在。平價腳架看起來好像差不多,但是貴價腳架通常在產地、專利設計和物料方面,都會有其它優異之處。


啪鎖 VS 扭鎖

首先是用作固定腳管的鎖扣設計。現在市面上有兩種設計,一種是一按即鎖的「啪鎖」,另一種是靠轉動來擰緊的「扭鎖」。

▲「啪鎖」(左)和「扭鎖」(右)均是固定腳管的鎖扣設計。

「啪鎖」的好處是快速,一按就鎖。但是用得久的話,少許磨蝕就可能會變得難以緊鎖。相比之下,「扭鎖」操作上雖較麻煩,但是就算有少許磨蝕,扭大力一點仍然可以緊鎖。

但是用過這類扭鎖的用戶,都會發現有些平價腳架,轉了好幾圈還沒鬆,然而一鬆就整根腳管掉出來,或者是扭緊腳架時以為已經緊鎖了,但腳管其實還是有機會移動,真的要扭到很大力才真的會完全鎖緊,用起來難以令人完全放心。

▲當鬆開平價腳架時,或有機會出現整根腳管掉出來的情況。

然而,經常大力地將鎖扣扭緊卻會衍生另一個問題:鎖內那塊膠墊會因受到巨大壓力而變得不再耐用。回想十多年前,小編與同事參觀在德國科隆舉辦的 Photokina 世界影像博覽會,再順便到瑞士走走,由於想要輕鬆一點,特意帶了一支碳纖維腳架,沒想到鎖內的膠片卻損壞了,之後整個行程都要帶著這支壞腳架!於是回港後買了一支 Gitzo 的 2 號腳架,其後即使全公司同事粗暴使用,都一直用到現在。

▲一些平價腳架即使已經處於「緊鎖」狀態,但腳管在受力下仍有機會移動,難以令人放心。


G-Lock:負重愈高愈穩定

Gitzo 的腳鎖好用得多,操作體驗完全不同:只需轉動半個圈左右,轉到有上緊的感覺,即可將腳管緊鎖,即使腳管被大力推按也不會縮進去,原因在於每支 Gitzo 腳架都有一個稱之為「G-Lock」的設計,鎖扣內部為倒三角形狀設計,緊鎖後只要腳架有負重,鎖就會將腳管逼得更緊,換言之「負重愈高就愈穩定」。

▲每支 Gitzo 腳架都有一個稱之為「G-Lock」的鎖扣設計。

▲「G-Lock」緊鎖後只要腳架有負重,鎖就會將腳管逼得更緊,換言之「負重愈高就愈穩定」。

Gitzo 較高階的 Systematic 系列,還會用到 G-Lock Ultra 的設計,鎖扣內多了一個防塵的 O-Ring 防止沙塵進入以加強耐用性。很多人說用過 G-Lock 後都好用到無法回頭,小編也表示認同,因為鎖扣夠順暢,而且轉一點點就可以開閂腳管,手夠大的話單手就可以打開所有的鎖,省力一點又爽快一點。也不用擔心用錯死力而將鎖轉壞。單是鎖扣的設計都可以相差這麼遠,平價腳架要賣得便宜的話,就當然不會搞這麼多東西,簡單用到就是了。

▲高階的 G-Lock Ultra 鎖扣更能夠防止沙塵進入。

 

碳纖維物料影響吸震力

小編在之前的三腳架影片中,曾提及過購買腳架要留意「抗扭力」,但如果購買的是碳纖維腳架,更要看它的「吸震力」!

我們撐起腳架,用手輕輕敲下腳管中間的位置,每個腳架都會有一些震動,吸震力好的腳架,震動程度會少一些,而且沒有那麼多餘震,也就是說在一些比較惡劣的環境,例如大風、有流水的地方用起來,一支吸震力好的腳架會穩定得多。

▲身處流水等相對惡劣的環境拍攝,一支吸震力好的腳架會穩定得多。

碳纖維物料也有分不同級數,Gitzo 是最早採用以碳纖維絲織成的碳纖維腳管的廠高,其 Carbon 6X 的規格令到不同廠商爭相「模仿」,現在採用的是 Carbon eXact 管,碳纖維絲更幼,編織密度就比 Carbon 6X 更高,剛性更加之強。

 

強化幼身腳管剛性

大家不妨留意一下,一支腳架最粗的那一節,必定是最高那節,而最底的腳管則愈幼,當腳架節數愈多,底部的腳管亦會愈幼。因此,即使腳架最粗那節做得再硬,但假如下面幾節的剛性不夠,都會影響整支腳架的吸震力。因此,Gitzo 的碳纖維腳架,就特別地再強化了 25.4mm 直徑以下的腳管,通過採用高模量碳纖維 (High modulus carbon fibers),使得幼身腳管的抗扭力和吸震力,比同樣直徑的腳管更高。

▲Gitzo 的碳纖維腳架通過採用高模量碳纖維,使得幼身腳管的抗扭力和吸震力,比同樣直徑的腳管更高。

Gitzo 腳管現時採用的是高編織密度碳纖維,密度高了其實也代表重量也高了,所以 Gitzo 的 2 號至 5 號三腳架,都會因應需要在該硬之處加強碳纖維密度,不需要的地方就不加,保持穩定性之餘,亦能維持碳纖維腳架輕便的原則。

由此可見,大品牌腳架雖然較貴,但在物料方面都較講究。外表看起來雖與雜牌腳架差不多,但是用起來真的有分別的!


因應場合使用不同尺寸腳架

那麼不同的場合適合用什麼腳架呢?以 Gitzo 為例,它是根據第一節腳管直徑,將它的腳架定位成 0 至 5 號系列,最細就是 0 號腳,最大就是 5 號腳。廣受歡迎的 2 號腳,就很適合用於風景攝影。例如在刮大風的冰島拍照,或是用於星空及瀑布的長時間曝光等等,用途可說是相當百搭。

3 號至 5 號腳由於抗扭力較好,通常會搭配超遠攝鏡頭使用,所以很多鳥攝或旅遊生態攝影師都會入手 3 號至 5 號腳。另外,現時很多數碼相機的解像度已達 6,000 萬甚至 1 億像素,這類相機對輕微震動往往十分敏感,所以也有需要採用這類腳管較粗的腳架。


精選 Gitzo 腳架推介

小編一向不主張盲目追捧貴價貨,精明消費才是重點。其實現在淘寶上一支好少少的碳纖維腳架,售價愈來愈貴,反而 Gitzo 間中都會推出優惠活動,這些所謂貴價品牌,其實也不是真的貴上很多;假如進一步將產地、工藝、品牌信譽等因素一併考慮,就算真是貴一點,也是值得的,長時間使用的話更稱得上是「貴買平用」!

Traveler 系列:輕裝上路之選

如果去旅行的話,Traveler 系列就是輕裝上路的推介。普通的無反光鏡加上標準變焦鏡,或者是天涯鏡,0 號至 1 號腳這些尺寸都很夠用了。如果去一些深度攝影之旅,例如拍極光、山頂銀河之類,相機鏡頭可能就會重一些。不過如果不是使用「大炮」或者超高像素相機,2 號腳多數也夠用了。

▲Traveler 系列碳纖維 0 號 4 節三腳架 GT0545T

 

Mountaineer 系列:中幅機之選

如果你是用著中幅機,或者是 200-600 之類的長鏡頭去拍照,那 Traveler 系列就可能不夠用了。不能反摺但是穩定一些的 Mountaineer 系列就適合一些。例如這支 GT2543L 的 2 號 4 節腳架,抗扭力很充足之餘,其實收起來也不算大支,而且還有一個賣點,就是隨時可以拆除中軸,這樣就會再輕身一些,還可以做到低角度拍攝。

▲Mountaineer 系列碳纖維 2 號 4 節三腳架 GT2543L

 

Systematic 系列:專業超遠攝變焦鏡之選

如果你使用的是 600/6.3、400/4.5 這類細光圈的專業超遠攝變焦鏡頭的話,Systematic 系列就一定走不掉了。小編就推薦這支 GT3543LS 的 3 號 4 節腳架,其實不是大支很多,但官方保證是夠用的。由於這類鏡頭的橫直倒,可以通過鏡頭底座來轉換,所以我們只需要用兩個方向的雲台就可以了,比起波頭就再實淨得多了。

▲Systematic 系列碳纖維 3 號 4 節三腳架 GT3543LS

更多主題:Gitzo 三腳架 碳纖維三腳架
最新消息
2 日前
盛傳 Sigma 會在本月 19 日公佈 200mm F2.0 DG DN|Sports 定焦長砲,本來此鏡或有機會為 Sigma 刷新「全球首支擁有 F2 大光圈的 200mm 定焦無反鏡」... (繼續閱讀)
2 日前
說到拍攝風格這回事,有人堅持「直出」,也有人喜歡用軟件後製「整色整水」,不過無論取向如何,對愈來愈多影友來說,「色調」早已變成個人標籤的一... (繼續閱讀)
2 日前
Skylum 推出的 AI 修圖軟件《Luminar Neo》自 2022 年面世以來,憑藉實用易上手的功能及親民價格,一直深受攝影愛好者歡迎。《Luminar Neo》於今年 ... (繼續閱讀)
2 日前
車迷們等了很久的新一代 Supra 有新消息,Toyota 官方宣佈,新 Supra 全由內部獨立開發,意味著不會再與 BMW 合作。這款備受期待的第六代傳奇跑車,... (繼續閱讀)
3 日前
Apple 投資的《F1 電影》被視為今年最具票房潛力的作品之一,為進一步提升觀影熱潮,香港地區特別重新上映 IMAX 版本,並破天荒推出專為 iPhone 設... (繼續閱讀)
3 日前
Insta360 最近推出了限量版 Satin White X5 360 全景相機,主打太空級性能測試和新配件 ND 濾鏡,成為業界焦點。這款 Satin White X5 延續了標準版...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年來在摺疊屏幕手機領域最為積極的品牌,HONOR 可謂當之無愧。最新推出的 HONOR Magic V5 雖然維持 HK$10,999 的定價,卻在多方面進行了顯著強化... (繼續閱讀)
3 日前
距離 Apple 慣常發表新 iPhone 的時間大約還有一個月,估計 Apple 已經正在生產 iPhone 17 系列手機,準備在 9 月中下旬進行全球發售。除了 Apple ... (繼續閱讀)
3 日前
Subaru BRZ 有新消息,他們歐洲市場負責人 David Dello Stritto 在接受《Autocar》專訪時透露,第 3 代 BRZ ,很可能轉型為純電動車重返歐洲市場。... (繼續閱讀)
3 日前
踏入 8 月,Sigma 將會有多款新鏡空群而出,其中 200mm F2.0 DG DN|Sports 幾乎是當中的焦點,新鏡毫無懸念會提供 Sony E 與 Leica L 接環版本,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