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互動
漫步在歷史悠久的台灣府城台南,你可以看見街道巷弄中除了法定古蹟之外還有許多年代久遠的老舊民宅,保留了當年的常民文化。然而, 21 世紀的今天,部分無人建築卻隨著經濟快速發展、都市更新等需求面臨拆遷命運。儘管如此,有一批有志之士對於都市的情感使然,他們認識到老屋的記憶、文化傳承價值,而開始「保護」老屋。
這些老屋商店經營者許多都是 70 或 80 年代的年輕人,他們或是台南本地人或是來台南求學而愛上台南的人,合力推動民間較創意、軟性的並忠於各自核心理念的老屋保存方式,使得老屋逐漸成為新一代年輕人聚集的首選之地。
《台南日和,老房子小旅行》一書中曾提到:「老房子是一種對於舊時代的緬懷,一個城市如果没有故事,那就是死了。而老房子正是保有這些故事的場域。風華雖然老去,但擁有的精神和態度,更是迷人的風貌。」
於是台灣古都基金會發起了「老屋欣力」活動,鼓勵新一代年輕藝術家透過自己對台南舊文化的理解加上新的創意、技術重新改造老房子,賦予舊空間新活力,也喚回台灣因高度追逐發展而逐漸丟失的傳統生活美學。 這場「新常民運動」將台南原本位於狹小冷僻巷弄中的「老屋」重新換裝,在不變動建築根本結構的原則之下,將它重新變成咖啡店、民宿、二手書店等等,而值得觀察的是這些復古元素屬於 60 年代甚至更早期,但是主要在店消費族群卻偏向年輕女性或情侶,其原因透過筆者觀察及店家訪問,發現與經營者善用社群媒體有關,且統計台灣愛用臉書人口年齡區段也正巧落在18至34歲與老屋店家消費族群年齡區段相符。
老屋商店的臉書經營者常在臉書發起各項活動,如學習插花、版畫、文化講座,讓店家的功能性多元化,不再只是單一的茶館、民宿,而是可以随时提供場地讓相應的藝文活動在老屋空間裡發生。在這一些活動、服務相輔相成之下,台南老屋提供的空間感便與以往人們對老屋所能聯想到的空間形象完全不一樣了,而是一個有活力、文化創意、藝術、關懷的空間。
圖片來源:Kinks老房子
更多 台南 的景點、文創、遊記介紹
http://www.dcfever.com/travel/world.php?id=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