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軸 SteadyShot 防手震測試
功能上 A7 II 提供了 XAVC S 格式記錄、S-Log2 Gamma 等高階拍片元素,然而這些在 A7S 身上都已經見過,未算驚喜。反而是植入了機身 5 軸防震令人十分期待。在之前的試玩文章中都介紹過 A7 II 的防震規格和配合 OSS 鏡頭時的處理方式,在此就不再詳述。今次測試主要是想知道當用家使用全無電子接點的手動舊鏡,機、鏡「零溝通」下的防震表現,我們找來一支 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配合轉接環拍攝。同時利用一支 SEL2470Z 原廠鏡頭作為對比,各自拍攝一組開啟防震和一組關閉防震的相片。
![]() |
![]() |
手動鏡大多沒有電子接點,用家要記得開啟「無鏡頭釋放快門」功能,令相機在無法辨認鏡頭的情況下都可拍攝。 | SteadyShot 只有「開」及「關」選擇,如用家配合 OSS 鏡頭使用,相機會自動採用鏡頭 + 機身混合防震,無法設定只用鏡身 OSS 修正。 |
![]() |
![]() |
使用無接點手動鏡時要自動設定鏡頭焦距,讓機身防震作出合適的修正。 | 例如今次測試用上 50mm 鏡頭,就設定為 50mm。 |
手動設定防震對應 1000mm 鏡頭,讓其作出最大幅度修正動作,方便大家見到感光元件的浮動。
防震唔夾手動鏡?
結果見到機身 5 軸防震配合 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似乎未能完全發揮,於 1/6s 曝光時間已見到影像隱約鬆蒙,而這只是較 1/50s 的安全快門慢 3 級,不足 4.5 級之數,重複多次,甚至有部份 1/13s 快門拍攝的相片都有出現鬆蒙情況。反觀利用 SEL2470Z 拍攝的相片,1/3s 拍攝所得的相片仍然較「實淨」,且表現較為穩定。可見 A7 II 的機身防震在應付原廠鏡頭和全無電子接點鏡頭時,表現有高低之分。
經轉接環使用手動鏡(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OSS 防震︰開啟 | OSS 防震︰關閉 |
![]() |
![]() |
1/25s | |
![]() |
![]() |
1/13s | |
![]() |
![]() |
1/6s | |
![]() |
![]() |
1/3s |
Sony E-Mount OSS 鏡頭(SEL2470Z 轉動至 50mm 焦距)
OSS 防震︰開啟 | OSS 防震︰關閉 |
![]() |
![]() |
1/25s | |
![]() |
![]() |
1/13s | |
![]() |
![]() |
1/6s | |
![]() |
![]() |
1/3s |
望 Firmware 更新提升表現
另外,網上有傳言指 A7 II 的機身防震有「特別性格」,當用家在使用具備 OSS 的原廠鏡頭後換上無電子接點鏡頭,將會令防震功能失效;如果是使用無 OSS 的原廠鏡頭後換上無電子接點鏡頭,則不會受到影響(來源 sonyalpharumors / dpreview)。我們今次的測試裡,多次在 SEL2470Z 及 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之間互相更換,而防震效能仍然存在,使即修正效果和穩定性有所差異,但跟網上傳言所述的情況有出入,無法證實傳言的真確。考慮到 Sony 並無責任照顧非原廠出品的手動鏡頭,此實在不能稱之為不足或缺憾,不過筆者覺得如果 Sony 可透過 Firmware 更新或其他方法,提升對其他手動鏡的支援,就更加十全十美。
今次測試機身的 Firmware 版本為 Ver. 1.00,但要留意每個人手部的動作都有所不同,不同人進行防震測試所得的結果或有差異。
第一頁︰Sony A7 II 簡介 | 第四頁︰A7 vs A7 II 新舊比較 |
第二頁︰A7 II 機身新設計 | 第五頁︰A7 II 實拍及 AF 表現測試 |
第三頁︰5 軸防震測試 | 第六頁︰ISO 感光度測試及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