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最新消息

5 軸防震真巴閉?Sony A7 II 六頁詳測

5 軸 SteadyShot 防手震測試

功能上 A7 II 提供了 XAVC S 格式記錄、S-Log2 Gamma 等高階拍片元素,然而這些在 A7S 身上都已經見過,未算驚喜。反而是植入了機身 5 軸防震令人十分期待。在之前的試玩文章中都介紹過 A7 II 的防震規格和配合 OSS 鏡頭時的處理方式,在此就不再詳述。今次測試主要是想知道當用家使用全無電子接點的手動舊鏡,機、鏡「零溝通」下的防震表現,我們找來一支 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配合轉接環拍攝。同時利用一支 SEL2470Z 原廠鏡頭作為對比,各自拍攝一組開啟防震和一組關閉防震的相片。

手動鏡大多沒有電子接點,用家要記得開啟「無鏡頭釋放快門」功能,令相機在無法辨認鏡頭的情況下都可拍攝。 SteadyShot 只有「開」及「關」選擇,如用家配合 OSS 鏡頭使用,相機會自動採用鏡頭 + 機身混合防震,無法設定只用鏡身 OSS 修正。
使用無接點手動鏡時要自動設定鏡頭焦距,讓機身防震作出合適的修正。 例如今次測試用上 50mm 鏡頭,就設定為 50mm。


手動設定防震對應 1000mm 鏡頭,讓其作出最大幅度修正動作,方便大家見到感光元件的浮動。

防震唔夾手動鏡?

結果見到機身 5 軸防震配合 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似乎未能完全發揮,於 1/6s 曝光時間已見到影像隱約鬆蒙,而這只是較 1/50s 的安全快門慢 3 級,不足 4.5 級之數,重複多次,甚至有部份 1/13s 快門拍攝的相片都有出現鬆蒙情況。反觀利用 SEL2470Z 拍攝的相片,1/3s 拍攝所得的相片仍然較「實淨」,且表現較為穩定。可見 A7 II 的機身防震在應付原廠鏡頭和全無電子接點鏡頭時,表現有高低之分。

經轉接環使用手動鏡(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OSS 防震︰開啟 OSS 防震︰關閉
1/25s
1/13s
1/6s
1/3s

Sony E-Mount OSS 鏡頭(SEL2470Z 轉動至 50mm 焦距)

OSS 防震︰開啟 OSS 防震︰關閉
1/25s
1/13s
1/6s
1/3s

望 Firmware 更新提升表現

另外,網上有傳言指 A7 II 的機身防震有「特別性格」,當用家在使用具備 OSS 的原廠鏡頭後換上無電子接點鏡頭,將會令防震功能失效;如果是使用無 OSS 的原廠鏡頭後換上無電子接點鏡頭,則不會受到影響(來源 sonyalpharumors / dpreview)。我們今次的測試裡,多次在 SEL2470Z 及 MINOLTA MC Rokkor PF 50mm f/2.0 之間互相更換,而防震效能仍然存在,使即修正效果和穩定性有所差異,但跟網上傳言所述的情況有出入,無法證實傳言的真確。考慮到 Sony 並無責任照顧非原廠出品的手動鏡頭,此實在不能稱之為不足或缺憾,不過筆者覺得如果 Sony 可透過 Firmware 更新或其他方法,提升對其他手動鏡的支援,就更加十全十美。

今次測試機身的 Firmware 版本為 Ver. 1.00,但要留意每個人手部的動作都有所不同,不同人進行防震測試所得的結果或有差異。

第一頁︰Sony A7 II 簡介 第四頁︰A7 vs A7 II 新舊比較
第二頁︰A7 II 機身新設計 第五頁︰A7 II 實拍及 AF 表現測試
第三頁︰5 軸防震測試 第六頁︰ISO 感光度測試及總結

第 1 頁第 2 頁第 3 頁第 4 頁第 5 頁第 6 頁
最新消息
3 日前
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迴演唱會 2025 – 香港站》門票一票難求,不過現在有一個方法,可以用正價入手之餘,更不需要排隊,想知是什麼方法,就要看看... (繼續閱讀)
3 日前
iPad 產品線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 mini、Air、Pro 三大系列,而基礎款 iPad 則明確定位為入門機型。最新推出的第 11 代 iPad (文中以 iPad 11 代... (繼續閱讀)
3 日前
小米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機 Buds 5 Pro 分為藍牙與WiFi兩個版本,定價分別為1,399港元和1,599港元。對於有意入手的消費者來說,該如何選擇?我們實際測... (繼續閱讀)
3 日前
小米旗下 Poco 系列新機 Poco F7 Pro 與 F7 Ultra 正式亮相,延續該品牌一貫的性價比路線,鎖定手遊玩家與效能需求用戶。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期多起機上移動電源起火事故引發航空安全隱憂,部分事件更導致航班緊急備降鄰近機場。鑑於安全風險,多家國際航空公司已陸續實施機上移動電源使用... (繼續閱讀)
3 日前
HUAWEI Pura X 昨日正式在中國市場推出,香港水貨隨即火速到港。首批貨源定價 HK$9,600,延續近年 HUAWEI 新機輕微溢價的慣例。我們在店內搶先實測... (繼續閱讀)
3 日前
Noble Audio 近年積極拓展不同耳機市場,無論是有線還是無線耳機領域,都推出了多款定位各異的產品。對於追求極致音質的發燒友來說,Noble 終於推出... (繼續閱讀)
3 日前
HUAWEI 相當看重智能穿戴裝置市場,今年更希望趕過 Apple,成為市場第一的智能穿戴裝置品牌。在平價的智能穿戴市場,HUAWEI 將會在 3 月推出定價為... (繼續閱讀)
3 日前
近月正式進軍香港市場的 Kinera,首款推出的耳機 Kinera Hela 已經贏得了不少好評。而這次,Kinera 在 CANJAM 2025 展出的 Kinera Thorking 更是讓... (繼續閱讀)
3 日前
以 Nokia 品牌推出手機多年的 HMD,從去年開始轉用自家 HMD 品牌推出智能手機。雖然 HMD 取得 Nokia 品牌授權的合約到 2026 年才到期,但這個提前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