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歷史悠久,早在 1600 年前就享有盛名。五代人撰寫的《玉堂閒話》中說:「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岡巒,麥...
炳靈寺石窟,始建於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從十六國時代起,歷經北魏、北周、隋、唐、宋、元、明各代,已有 1600 多年的歷史。西秦建都臨夏期間,國王御駕親臨石窟,揮毫題詞,真跡尚存於岩壁之上。自公元 420 年鑿窟起到宋代,石窟對漢傳佛教、淨土宗、華嚴宗和禪宗的影響較大,元末明初,藏傳佛教中的黃派(格魯派)傳入炳靈寺。炳靈寺石窟在承襲前代民間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和融合外來佛教藝術,以嶄新的姿態、簡潔的手法,創造了生動的雕塑形象和繪畫藝術,其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畫可與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齊名。石窟分上寺、洞溝、下寺 3 處,以下寺最為壯觀。它們分佈在長 200 米,高 60 米的懸崖上。炳靈寺石窟現存窟龕 196 個,石雕像 694 身,泥塑 82 身,壁畫 900 多平方米。最大的唐代彌勒坐佛高達 27 米,最小的雕像高 10 厘米。其中,西秦開鑿的有 2 窟 1 龕,北魏開鑿的有 8 窟 25 龕,北周的有 2 窟,隋代的 2 窟,唐代的有 20 窟 113 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