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攝影的「道」。

日系的「道」。

 

接著上一篇:http://www.dcfever.com/column/read.php?id=4395 ,這篇更深入地談談日系。

要了解日系,便要明白在日本文化之中,何之為美。

在眾多著作之中,直接描寫攝影美學的書少得可憐,但還算是有跡可尋。就探討「美學」而言,鈴木大拙有一番獨特的見解。(1870~1966,他是是世界級的禪學權威。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與思想家。 )

dcf-travel-img-26628

晚年的鈴木大拙

鈴木大拙筆下認為,禪是諸多藝道的支柱,而對各種表現形式不同的藝術來說,它們的「道」還是一樣的。

鈴木大拙認為,物哀、空寂、閒寂是禪者表達美的重點,也是構成日本美學的三大理念。日本的能樂以靜寂忍受悲哀來表達悲哀美,而非像西方戲劇以巨大的嚎哭方式體認;在茶道中,千利休把茶道概括為和、敬、清、寂。在茶庭之上建構清淨無垢的世界,其交淡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外物所動來體認茶道中的空寂美。 在俳句中,如謝蕪村的「青青銅鍾上,蝴蝶悠然眠。」以孤寂的心境看大千世界。

日系的美,是殘缺美、是含蓄美。它不追求畫面以致生命的完美,相反,它體認不足、簡僕和缺憾。

dcf-travel-img-26633

dcf-travel-img-26631

川內倫子的作品,完全體現了空寂和物哀美。

由此觀之,在攝影之上, 在某種意義來說,鈴木認為要達到藝術的最高層次的表達-物哀和空寂美,要摒棄技藝方面的東西,而且也不是科學性的理論或訓練可以達到的:「非體驗的東西是抽象的,它毫不關心個人的經驗。而體驗性的東西則完全屬於個人,沒有個人的經驗做背景,它就會失去一切意義,科學意味著系統化,而禪卻恰恰相反。」「理論化的東西拘泥於技術性細節,常常是膚淺的,根本觸及不到事物的核心」

鈴木大拙在書中有言:「藝術家的世界是自由創造的世界,這只能直接來源於直觀經驗,並立即從事物的本然昇華,不受感覺和智力的限制。他在無形無聲中創造了形式和聲音。就此而言,藝術家的世界與禪的世界不謀而合。」

dcf-travel-img-26629

荒木經惟的書:《寫真=愛》

 

在宋代《五燈會元》中有一篇很有深意的故事: 

「吉州青原惟信禪師,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箇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箇休歇處,依前見山祇是山,見水祇是水。』」

第一階段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山之所以為山,水之所以為水,是因為我們自己把它分別,我們只會看到種種「色」,而執著它們有所不同。此階段實為知而未悟。於藝術之上,很多人滿足了技藝上的需要,但執迷於所見色相,不能亦不打算了解事物本質,於是形成了膚淺的成見,只創作出如他們眼晴所見的東西,缺乏靈感和想像力。此階段為數者眾,很多人窮一生之力,雖技巧上完美,但作品未能提昇至更高水平,「景殺心」,被眼前所見景色駕馭內心。

 dcf-travel-img-26624

dcf-travel-img-26626

我拍的照片,好像還執著於「形」之上。但又不希望拍的照片沒什麼人看懂⋯⋯

 

第二階段是-見山非山,見水非水就是不為形相迷惑,發現萬物的「共相」。

六祖慧能說:「本來無一物」;唯識思想說:「萬法唯識」,境是識的表現,就是說所有我們看到的「色」其實並不存在,是「空」的,只是識(身心、自己)反映出來的一種映像,它不外乎是識。是以「山不是山,水不是水」了。此階段為悟即未悟,雖然已不執迷於事物外相,但還是有‘’我‘’的存在,如神秀謁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又或朱熹所言:「心猶鏡,仁猶鏡之明。鏡本來明,被塵垢一蔽,遂不明。若塵垢一去,則鏡明矣。」二人雖明道,但還有我的存在,要「時時拂拭」才能回復佛性。在藝術而言,能立此階段者,實現到中國人所指的「意景」和「心殺景」,心能駕馭景色,無論眼前所見為何都能把意境反映在創作之上。此階段者已可列高手之林。 

dcf-travel-img-26634

提到「入世」的攝影師,我還是喜歡石川祜樹的作品。

 dcf-travel-img-26630

荒木經惟拍的櫻花

第三階段是-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就是無心,無我。而即使是不同的學派、宗教,也意外地對此一階段有非常接近的描述:

 

儒家的無心是「中庸之道」: 《論語》載「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此四絕是指破除執著之心,便能「成心」。

《論語.子罕》亦有說:「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無知,就是無成心,空空如也的心才能廣納萬物,直透本質

 

道家的無心是「齊物為一」,視「我」為物。《莊子.內篇.齊物論》有云:「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對莊子來說,萬物「彼」「我」無別,毋我便能「無心」而為。莊子在另一篇章:「內篇.人間世」亦有道: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即處事不能存心,惟虛心才能集「有」,不被事物外相及己身成見所限直透「道」。

 

而佛道的無心是「緣起性空」。作為禪學之源,對「無我」有更深刻的解釋:《六祖壇經》載:「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菩提為佛語,意為智慧,明鏡則指「本心」,皆為無形之物,故無以執之,亦無以惹塵埃。六祖惠能曾言:「人即有南北,佛性即無南北, 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佛性存於眾人心中,每個人都有成佛的可能。

又融入鈴木所指: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窮盡而通」的,是在’’拋卻意識中自我中心的努力,而任憑[無意識]發揮作用時才得以成功的。(p.112) 這種「無我」的無意識境界,正是禪及其他各派所指的境界。

 

dcf-travel-img-26623

dcf-travel-img-26625

 因此,日系不會執著畫面是否過曝、是否確實對好焦、畫面佈局如何、用什麼光圈快門、有否足夠景深、是否黃金分割⋯⋯這些都不重要。福至心靈時,順著感覺自然而然。日系不講究佈局,反之,都是當下的客觀世界和主觀感受。

「大門」好像知道了,但鑰匙不知放在那裹,這是我此刻的心情,但有一點是很明顯的:你愈想要得到/做到某件事情而讓自己充滿了企圖心,那是沒可能做得到的。如果你硬要去做某事,那你的心就會偏向一面而使其他方面處於閒置的狀態。只有不思慮、不煩惱、不分別,才能使心在所到之處都能全力以赴。 只有在「忘我」的時候,才能把心靈的感覺完完全全發揮出來。

有一些至少真實地踏進了第二階段的偉大藝術家的作品:如清野惠裡子《和服之韻》;荒木經惟《其實我啊,相信寫真》;川瀨敏郎《四季花傳書》;;永井荷風《雪日》;德富蘆花《春天七日》;舒明《平成年代的日本電影》。這些都非常值得一讀。

每個人由無知起始,於技巧一竅不通,其後進而到達知的層面,但因執著形相之別而停滯不前,便為知而未悟。再進一步,人能直透其中,無視外相,但仍有我的存在,便為悟即未悟。最後,修成無我心,無企圖心,萬事自然而為,則近道矣。

 

 

感謝瀏覽:)  如欲看更多文字和照片,請到: 

 

Find us on : 幸福照相館 :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phototellsourstory/?ref=hl

Follow me! 千紅 : https://www.facebook.com/loveLEGENDAPPLE 

購買我的書藉: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6159

Follow my instr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littlered_hk/?hl=zh-tw 

分享感想
  • iloveching @2018-11-10 09:17:55
    這是私人的回應
  • mhk26tt @2017-06-18 22:41:06
    相片可以用作情感的渲洩,呢樣唔係所有人識運用,情感的表達從來就沒有框框
  • kenny58 @2017-06-06 15:30:54
    我覺得您的文章很好. 但個人認為日本美學過份追求形式之美, 並從之無限昇華精神. 但卻忽略了道可道, 非常道的本源思想. 您提到了 "道家的無心", 不知您是否覺得過份追求空寂, 其實也是一種著相呢?
    千紅  
    @2017-06-16 00:06:32
    我反倒認為日本美學卻是不追求形式之美的代表,至少不如歐美系作品那樣強調控光和後制。

    另一點,強求空寂/物哀的境界的確是另一種「執迷」,我同意的。
    只是文字要寫出來,不得不如此表達。
  • jacsion @2017-05-07 09:50:53
    非常好的解读,感谢!
    千紅  
    @2017-06-16 00:06:38
    感謝你
  • tony0887 @2017-04-30 21:07:43
    過份解讀,事實根本就無日系呢回事。
    就算係日本好多出名既攝影師,好多風格都唔同,硬要去歸納完全係事後孔明。
    千紅  
    @2017-05-05 13:19:08
    我沒有歸納風格,我只是指出日本美學的內核。
  • MoCheung
    @2017-04-29 23:01:11
    打得好好.
    " 執著於「形」之上 "
    "「大門」好像知道了,但鑰匙不知放在那裹 "
    完全將心入面感覺到的打出來, 謝謝
    千紅  
    @2017-05-05 13:19:21
    感謝支持!
千紅 的其它文章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霜雫月 - Makina 67 的雪國旅。 千紅 三年沒有看過下雪了,趁著12月小小的空檔立馬去一回北海道。 在把相機塞到背包中的時侯,看了一看Pentax 67 和Makina 67 ,上次肩上的相機帶勒痕還在,P67 的重量還是個硬傷。在本來就已經塞得很滿的冬裝備中,不...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秋日陽光 - Pentax 67 的山旅 千紅 在富士宣佈停產Pro400H的時侯,我把代理手上最後的兩箱買了回家。 只是雖說兩箱,但其實二百卷底片也只有二千張的量,看似不少但兩千張其實不比以前一個職業攝影師拍一個星期的量。 肺炎疫情,世界恍惚停止運轉...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好的照片如此簡單 千紅 這幾年買過不少攝影集,拍名山大川的、廣告project的、電影劇照的、人物寫真的,那好多好多。然而最喜歡的、會一直一看再看的,卻是一本拍黑白照的、作品東歪西倒的日常作品集,讓人不禁感嘆:好的照片如此簡單。 ...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閒聊徠卡底片攝影 千紅 早一兩年寫過我最喜歡的120相機 - Pentax 67 和 Makina 67 ,這好幾年底片相機在文青圈子話題性很高,但120的重量和每格底片的單價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負擔得到,有不少人想看介紹135的文章,不是隨便在街上試機鏡...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編輯推薦
菲林怎麼拍 - 給文青新手的第二課 千紅  這個系列的第二課,又回到了老問題了。 那就是如果我想買一台底片相機,琳瑯滿目,該選那種才好? 來談談這個好問題,然後你便會發現,其實可以選擇的不多(笑)   【單反相機】這一種是你一下子就會找到... (繼續閱讀)
菲林怎麼拍 - 給新手文青的入門一課。 千紅 Nikon FG , Nikon 50mm f/1.8 (Japan Ver) , 業務用100    不知何時,用底片的人愈來愈多了。 有人說他們都是其實不太懂得攝影的「傻閪文青」,只是傻傻了讓黑心商人白賺大錢,把以前不值錢的底片相機變成昂... (繼續閱讀)
編輯推薦
新與舊的火花 - When Leica M lens meets GFX 千紅 Canon 出完1DX MkIII 後好像不再推出單反了,我手上的5D系列由3代一直更新至4代,應該沒有然後了。人人都說無反是大勢所趨,對我來說有點不能認同,畢竟5D系列陪我渡過這許多年頭,經歷過山上的暴雨、在大雪下沒任... (繼續閱讀)
首頁推介
【Polaroid】缺陷中發現美 千紅 12度的空氣,恰恰是寶麗來發色最易控制的溫度區間,可以輕易地獲得良好的顏色。   岩井俊二導演的癲峰之作- 《情書》中的女主角藤井樹,以SX70相機拍攝。(不過這種氣溫要是相紙不保溫,多半是無法顯影的~... (繼續閱讀)